2012年02月10日 22:38 | 來源:車訊網(wǎng) |
作者:
靳文斌
|
我要評論(0) |
在最近一期的拆車坊中,我們對高爾夫6和新騏達進行了拆解,按照慣例,在拆解之前對兩款車進行了性能方面的測試,同樣都是標配,高爾夫1.6手動檔相比騏達有著更為扎實的底盤和行駛穩(wěn)定性??稍趧恿Ψ矫?,EA111雖然是目前國內大眾系列最為先進的1.6升發(fā)動機,但沒有可變氣門正式等技術,最終這款發(fā)動機還是成為了它的軟肋。
高爾夫6上所搭配的這款EA111發(fā)動機來自上海大眾,是國外的1.6FSI的閹割版,雖然缸體和國外EA111完全相同,但取消了FSI港內直噴和可變氣門正時,其身份,類似于早期的高爾夫4上那5V的1.6升發(fā)動機(德國原版是5V的1.8升)。所以在推出的時候,廠商一直宣傳兩個要點:1,這是一款EA111發(fā)動機;2,這是自主研發(fā)的新產品。77千瓦和155牛米的指標很漂亮,但在動力、噪音、油耗等方面與真正的EA111差別不小。
這臺5擋手動變速器是德國大眾專門為小型車開發(fā)設計的經典變速器,實際感受大眾的MQ變速器確實名不虛傳,即使在6000-6500轉換檔也絲絲柔順,一推就進。高爾夫1.4T上使用的變速器代號為MQ250,就是可以支持最大扭矩為250牛頓米的發(fā)動機的變速箱,也非常出色。但兩款變速器給人的換擋感受卻明顯不一樣。
按照廠商給的MQ250和MQ200的工況圖,MQ250的一檔最低換檔轉速是2500轉,一檔最高可以拉到65公里/小時,二檔最低換檔轉速是1300左右,最高可以達到115公里/小時,三四五檔的最低換檔轉速都在1400轉左右。再看MQ200的工況圖,一檔最低換檔轉速是2500轉,但一檔最高只可以拉到52公里/小時,二檔最低換檔轉速是1800轉左右,最高只能達到91公里/小時。三四五檔的最低換檔轉速都在1800轉左右。由此一來可以看出,MQ200的調教明顯不如MQ250運動,它更多的是偏向于舒適。根據(jù)高爾夫6 1.6的車主映也是起步乏力,一二檔較肉。
跟高爾夫5一樣,高爾夫6的底盤同樣出自PQ35平臺,雖然底盤沒有變動,但以目前的標準來看,PQ35的技術規(guī)格仍然比較優(yōu)良。調教方面,個人感覺高爾夫6的路感在同級別家用車里算是比較豐富的,最起碼不會像多數(shù)日系車那樣將顛簸過濾的“干干凈凈”,適當保留路感對偶爾追求的駕駛樂趣還是有一定好處的。具體主觀感受在后續(xù)會有詳細介紹。
【車訊網(wǎng) 報道】性能測試:動力環(huán)節(jié)薄弱
雖然EA111發(fā)動機在功率和扭矩的數(shù)字上表現(xiàn)不錯,但實際情況卻是另一回事,起碼與同為1.6升5速手檔的騏達差出了1秒的成績。這其中與MQ200的變速器也有一定關系。
雖然ESP無法完全關閉,但在加速環(huán)節(jié),基本上ASR很少干預,因為1.6升的高爾夫6,即使是手動檔,前輪打滑也不會超過1秒鐘,緊接著1檔的轉速就會很快用盡,此時車速剛剛達到50公里/小時,快速的切換到2檔后,車子的加速頓時緩慢了。從VBOX倒出的表中可以看到,2檔時的加速度基本達不到0.3G,最終原因我們只能定義在1.6發(fā)動機不給力上。
我們看到,在0-40公里/小時的提速上,高爾夫1.6手動檔的表現(xiàn)還是不錯的,加速度維持在0.4G以上。經過多次嘗試,我將換擋的轉速提前了約200轉,因為在6000轉往后,扭矩的降低非常明顯,此時加速度會有回落,所以從圖上來看,我并沒有將1檔保持在變速器能達到的52公里/小時最高時速,而是45公里/小時的狀態(tài)下升檔。
剎車對于高爾夫6這樣的新一代緊湊型車來說完全不是問題,這也是德系與日系相比較中,真正實力體現(xiàn)的方面,不過很可惜,我們經過10次制動,最高的成績也沒有進入40米大關,并且最好成績還是在后半段出現(xiàn),前幾次制動測試的成績都在43米左右。41.6米的數(shù)字稱不上優(yōu)秀,但也不錯,給個良還是沒問題的。
在剎車的前半部分,能明顯感覺到ABS的工作,相信此時的抓地力并不足才導致ABS的猛烈介入,如果能更換成固特異輪胎,這個數(shù)字能進入到40以內。
PQ35是一個寬容度很高的底盤平臺,尚酷、TT等多款運動型轎跑車也出自于此,所以我們對高爾夫6的繞樁測試充滿期待。即便它是1.6升的動力,但由于手檔的幫助,可以說與1.4T+DSG的效果勢均力敵。高爾夫的繞樁感覺很容易就能找到,因為我也只進行了不到10次的嘗試就得出來它的最高通過速度——62.97公里/小時。
盡管ESP不能關閉,但多數(shù)時候,它還是呈現(xiàn)轉向過渡的情況,這與后輪的懸掛調教有關,雖然是四連桿獨立懸掛,可在激勵駕駛時,它的表現(xiàn)與半獨立的扭力梁很接近——直接干脆,沒有拖泥帶水。當然有兩廂車的原因,如果換成三廂,扭力梁的結構與多連桿的差距就會更明顯一些。
大眾除了目前的新寶來和捷達,其他車型都采用了電動助力轉向,但高爾夫的轉向路面信息會豐富一些,每打一下方向,都能感受到自己在跟車子進行著溝通,而不像速騰、邁騰那樣除了精準執(zhí)行轉向意圖外,沒有任何人車溝通,顯得比較冷冰冰。這種感覺在同為兩廂的GTI上是一樣的。如果說速度不高的原因,我會將此定義在錦湖輪胎不給力。
之前我駕駛過1.4T DSG的高爾夫5,印象里行駛噪音遠沒有這款車型這么大,主觀感受主要噪音源來自于發(fā)動機,因為在中途測試時,一旦切換到空檔后,轉速回落怠速的情況下,噪音分貝也會馬上降低很多。所以說這款1.6升發(fā)動機是短板,在加速和噪音表現(xiàn)上與高爾夫6這樣的優(yōu)秀緊湊級小車并不相襯。建議用戶在考慮時,盡可能的選擇1.4T版本。
簡單的測試就到這里,更多的駕駛感受我們會在接下來的騏達VS高爾夫上進行詳細點評,敬請期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