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車訊網(wǎng) 報道】原本以為,火燒圓明園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晰,畢竟有那么多回憶錄早已出版,且均為當事人親筆撰寫。最近才發(fā)現(xiàn),對這一悲劇的誤解,并不少見。于是,借著試駕英菲尼迪Q50L的機會,從北京前往天津市塘沽區(qū),把這段故事,重溫一遍。
1840年爆發(fā)的鴉片戰(zhàn)爭,最終以中國承認割讓香港的事實,開放廣州、廈門、福州、寧波、上海與英國通商,并允許英國人在這5個地方設立領事館而告一段落。不料,由于各方面的反對,英國人始終沒能如約進駐廣州,再加上隨后出現(xiàn)的亞羅號事件、法國傳教士被殺等一系列摩擦,英法兩家聯(lián)合出兵,先是進攻廣州,發(fā)現(xiàn)沒用,又揮師北上,攻破大沽口炮臺,打算到北京找皇帝本人解決問題。當時在位的是咸豐帝,他不想見洋人,派大臣在天津與洋人談判,簽訂了《天津條約》,條約最后規(guī)定,兩國最高統(tǒng)治者簽字后,一年之內(nèi)換約——也就是正式生效。
問題在於,咸豐帝反悔了。第二年,也就是1859年,英法兩國使者再次來到大沽口,迎接他們的,是中國軍隊的大炮。吃了虧的英法兩國,迅速組織了遠征軍,又一次來到大沽口,突破防線,進軍北京。并在途中的張家灣、八里橋,兩次與中國軍隊作戰(zhàn),獲勝后,來到圓明園,最終將其焚燒。后來人們把這件事稱為第二次鴉片戰(zhàn)爭,但其實從頭到尾與鴉片無關,僅僅是兩種觀念之爭。
整件事情的梗概就是這些,但還有很多細節(jié),以及值得總結的經(jīng)驗、教訓。這一切,最好是到現(xiàn)場走一圈,以便獲得切身感受——比單純看書更容易理解。正巧,我得到一次短暫的試駕英菲尼迪Q50L機會,雖然只有48小時,但從北京去塘沽,足夠了。
英菲尼迪Q50L——重點在于駕駛。
英菲尼迪Q50是一款中型三廂轎車。它的前身是個90后,當時叫G20,是個看上去很平淡的前驅車,2.0排量;進入21世紀,出現(xiàn)了G35,動力變成3.5升,驅動模式也改成了后驅。G35的版本較多,比如四驅版、裝備3.7升發(fā)動機的G37,等等。2013年,這款車從G變Q,出現(xiàn)了Q50,我國市場上能買到的Q50有2種,第一是進口的Q50,動力有2.0T、3.5混動以及3.7升,售價30-50萬元。第二是國產(chǎn)的Q50L,軸距加長了48毫米,動力只有一種:2.0T。指導價27.98-40.98萬元。
國產(chǎn)的Q50L根據(jù)配置不同,分為6個版本,動力是一樣的,都是2.0T+7速手自一體變速器??磸S家的數(shù)據(jù),百公里加速成績7.8秒,同樣是2.0T的寶馬320,加速成績7.3秒,奧迪A4L則為7.9秒。
我國比較常見的中型轎車,是雅閣、帕薩特、凱美瑞。這些車雖然也有大排量發(fā)動機,但核心仍是以家用為主,動力與操控的追求,排在靠后位置。Q50L則是將動力與操控,放在了比較主要的位置。在這方面,它的核心價值,與寶馬3系,如出一轍,都屬于“開的車”,而雅閣、帕薩特、凱美瑞,屬于“坐的車”。
配置方面。Q50L標準配置為車身穩(wěn)定控制、一鍵啟動、倒車雷達、日間行車燈、自動車燈、后視鏡加熱、隔熱玻璃、定速巡航、天窗、座椅電動調節(jié)+仿皮面料、前后排中間扶手、單碟CD、自動空調、發(fā)動機啟停。其它配置,比如倒車影像、全景畫面、單碟DVD、座椅加熱、后座折疊、無鑰匙進入、真皮面料、并線輔助、車道偏離預警,出現(xiàn)在入門級往上的不同版本中。
有趣的是,Q50L有兩塊液晶屏,都是觸摸屏。上面的屏幕主要用于顯示信息,下面的屏幕主要用于操作。其中,車輛設置欄目里,可以對駕駛模式進行設定,比如標準、運動、雪地,等等。
Q50L的運動版是線控轉向,這是個亮點。這套系統(tǒng)猶如電子油門,油門踏板與節(jié)氣門之間,靠電子信號傳遞,而不是傳統(tǒng)的油門拉線。裝備了線控轉向的車型,可以對轉向力度以及反應速度,進行設定,提高駕駛樂趣。我試駕的是豪華版,沒有這套技術,依舊是電子液壓助力——它的助力比較偏硬,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能立即適應。
空間方面。以駕駛為主題的中型車,通常不太注重后排座的空間,就連進出車廂的后門,往往都會設計的不算寬敞。將Q50L在這方面的數(shù)據(jù),與同類車型比較,成績還算上乘。
幾款以駕駛為主題的中型車后門進出便利性對比(單位:毫米) | |||
---|---|---|---|
后門最大開度 | 門框內(nèi)寬 | 進出時頭部空間 | |
Q50L | 1300 | 945 | 740 |
奧迪A4L | 1080 | 790 | 775 |
奔馳C級 | 1100 | 855 | 753 |
寶馬3系 | 1335 | 1005 | 745 |
銳志 | 1050 | 885 | 680 |
制表: 車訊網(wǎng) |
后車門最大開度為1.3米,椅面距離門框最小距離是0.74米,進出車廂較為便利。此外,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,它的密封條比較厚實,且多重設防。
盡管是一輛“開的車”,主題詞是駕駛,但Q50國產(chǎn)后,變成Q50L,軸距略有加長,為的是讓后排座寬敞些。這一點我國與歐洲截然不同,總喜歡一石二鳥。由于軸距與操控多少有些矛盾,故Q50L加長幅度有限,與同樣以駕駛為主題的幾款車比,乘坐空間大同小異,誰也沒占據(jù)絕對優(yōu)勢。
幾款以駕駛為主題的中型車乘坐空間(單位:毫米) | 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前排寬 | 前排高 | 后排寬 | 后排高 | 全長 | |
Q50L | 1420 | 980 | 1410 | 900 | 1500 |
奧迪A4L | 1410 | 990 | 1385 | 935 | 1530 |
奔馳C級 | 1420 | 980 | 1405 | 910 | 1450 |
力獅 | 1430 | 1000 | 1430 | 930 | 1510 |
銳志 | 1400 | 940 | 1370 | 915 | 1475 |
制表:車訊網(wǎng) |
Q50L是后驅車,為了布置傳動軸,以及增強車身剛性,提高操控性,后排座地板上不可避免地有個較大的凸起,高度為210毫米。這個成績,與奧迪A4L相同,高于奔馳C級的190毫米,低于銳志的240毫米。好在這個級別的車,后排坐滿3人的可能性不大。此外,為了讓乘客舒適,設計了帶有杯座的中間扶手、空調出風口。
中、高配的Q50L,具備后排座折疊功能,可以根據(jù)需要分段將椅背向前放倒,拓展載物空間,當攜帶嬰兒車、滑雪板時,這個設計恐怕就會派上用場。
座椅折疊后,行李倉與乘員倉貫通,但“地面”并不平整,過度地段有個“臺階”。以“地面”長度而論,成績是1.73米,如果以前排中央儲物盒后緣為起點測量,長度為1.96米。
行李倉方面。Q50L的進深為1米,寬度中的最小處是0.69米,最大處1.43米,高0.53米。容積500升,與之相比,寶馬3系是480升,奧迪A4L是523升。
倉門有2個特點值得稱贊。其一是液壓桿支撐,比某些售價不低的車,卻采用占據(jù)更多空間的扭桿簧有優(yōu)勢;其二是擁有逃生拉手。逃生拉手在美國等是必須配備的物件,盡管大多時候根本用不上,可一旦被困,它的作用就顯現(xiàn)出來。我國沒有相關規(guī)定,有些廠家便趁機將其省略,要么徹底取消,要么換個極為簡單的拉線,在黑暗環(huán)境當中,很難找到——真正的逃生拉手帶有熒光,易于發(fā)現(xiàn),且操作便利,輕輕一拉即可,操作時無需借助任何工具,更無須事先練習。
行李倉地板下是儲物空間,有三角板及一套工具,但沒有備胎。
這是因為,Q50L采用的是“泄氣保用輪胎”,也就是俗稱的防爆胎。其實它并不能防爆,只是當輪胎被扎漏氣后,仍能維持行駛一段距離,讓駕車人足以將車開到修理廠。這種胎的優(yōu)點是省事、安全,缺點是胎壁較硬,舒適感一般,且被扎后修理成本大。Q50L的低配車型采用17吋胎,中高配為18吋,運動版是19吋。我試駕的是豪華版,輪胎規(guī)格225/50RF18,也就是說,這條胎的寬度為225毫米,扁平比50,子口18吋。它是原裝進口的普利司通胎,速度等級為W,也就是270千米/小時。
從這個角度看車底,很平整,覆蓋面積很大。事實上,每款追求運動的車,底盤如果處理的馬虎,不僅增加噪音,更會影響到操控性能。
Q50L的后懸架為多連桿式,從這里看過去,上支臂與后部的連桿,均為鋁合金制品。
剛才說到,Q50L是一款后驅車,從車尾看,可以看到差速器。汽車自打發(fā)明之后,在開始的40多年時間里,都是以后輪為驅動輪,后來為了降低成本、降低油耗,又發(fā)明了前輪驅動。眼下,絕大多數(shù)轎車都采用前驅模式,而后驅,只有在高級車與性能車里,才更為普遍。
既然是輛以駕駛為主的車,得去個路況好的地方,于是,開著它,沿著京津高速公路,奔向塘沽。
63.36萬
8.72萬
4.91萬
31.63萬
31.54萬
0.14萬
0.13萬
0.11萬
0.11萬
0.1萬
0.09萬
0.05萬
0.03萬